查看原文
其他

2022 TECH第四届数字中国技术年会“价值重构·巅峰对话”云上举办

懂科技+懂金融的 神州信息 2022-09-24

5月25日,由神州控股、神州信息和神州数码集团三家公司联合举办的“数云原生 场景融合——颠覆 重构 新引擎” 2022 TECH第四届数字中国技术年会 “价值重构·巅峰对话”通过云上直播圆满举办。本场邀请各界知名大数据专家,国际数据管理协会中国分会(DAMA China)主席汪广盛先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魏凯先生;IBM认知数据分析与工业4.0负责人、金融科技专家吴大维先生;神州信息首席数据官、上地大数据研究院院长、DAMA中国副主席黄万忠先生;神州信息数据咨询总监、DAMA中国十大数据治理专家张新先生,畅聊数据重构的变革、挑战和机遇!

大咖精彩观点
汪广盛:数据管理和Web3.0

在全球范围内,数据确权问题还无法根本解决。但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将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归根结底还是要处理好利益分配的问题。元宇宙的兴起,标志着我们正在慢慢进入Web3.0时代。Web3.0也即将改变数据所有权的格局,个人数据必须属于个人,数据所有权将重新掌握在像你我这样的用户手里。


魏凯:洞察数据资产管理的新趋势

未来几年数据洪流将越来越大,数据量的增长还将会呈现一个指数式的趋势。物质世界的运转越来越精细的能够被数据所刻画、预测和分析,从而能够给经济增长开辟新的空间。

数字化转型时代,数据管理面临着新的变化与挑战,需要从数据管理的理念、工具、技术等做一次升维,即数据开发管理一体化。DataOps因其敏捷高效、闭环治理、安全可信、持续运营等核心特征,面向数据全生命周期,以价值最大化来组织价值运营,系统工具,组织模式,安全风险控制等环节,实现研发运营一体化、敏捷化、集体化、智能化和价值的显性化


吴大维:量“数”而为——数字化转型中的一些思考

数字化转型,知难行更难:第一是小马拉大车,数据服务难见成效;第二是大炮打蚊子,找准痛点不容易;第三是盲人摸大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量数本身就意味着各家企业需要根据自己不同行业、区域,甚至自己在行业中的竞争位置,去评估自己的数据管理能力,或者说数字化转型成熟度。

黄万忠:数字化转型下数据安全管理实战
伴随数字化的转型,国内外对于数据安全和隐私的管理越来越重视,各种法律法规层出不穷。神州信息、神州数码和神州控股经过多年积累,沉淀出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安全与隐私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和六种数据安全管理实践的推进方法。企业可以根据自己数字化转型的水平和IT建设的水平,来灵活选用、组合数据安全管理的实战方法。


产品发布

“六合上甲”数据中台一体化开发平台

是一站式的智能大数据全生命周期研发平台,通过该单一平台,即可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开发、数据治理、数据分享、数据可视化等复杂组合场景的能力,持续不断把数据变成资产。


“银河”数据资产运营平台

以元数据为载体,以数据认责和数据治理为保障机制,建立统一的“盘、析、治、用、运”资产管理理念,包括数据资产全景、数据资产搜索、数据资产服务、数据资产运营、数据资产监测、数据资产评价等功能,帮助企业盘活数据资产,助力数据资产价值发挥。

“飞流”数据建模平台

基于自然语言的数据标准自动应用技术,在将概念模型、逻辑模型转换为物理模型时,无需任何手工录入,便能自定义解析并将其转换为数据库中的标准用语。此外还创新地采用了可视化虚拟化技术,解决了企业级模型ER可视化展示性能慢的难点。从模型管控、模型工具全域国产化、SaaS化设计等填补了国内数据建模市场的空白。

圆桌对话

圆桌对话由黄万忠主持,汪广盛、魏凯、吴大维、张新等参与对话,围绕数据要素、数字化转型、数据资产盘点、数据价值评估、数据伦理与法规等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议题:数字转型过程中,实现数据价值最难啃的骨头是什么?

广盛:我认为数字化转型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把数据给管理好了,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肯定是数据,没有数据根本就做不了数字化转型。但是在美国75%的数据相关的项目,最后都失败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数据质量不高。所以大家可以想像,没有数据,或者数据质量不高,基于这些数据所做出的这些商业决策肯定是有问题的。

魏凯:数字化转型最核心的是要让数据变成驱动业务决策、企业管理和变革的一个核心的要素。其实这一块最核心就是要把数据管好,用好。另外,我觉得最核心的还有一个点就是数字化的理念和觉醒。现在其实很多企业,在做数字化转型的时候,并没有感受到这种痛,主要还是因为数字化转型不能一蹴而就,而又需要花费大量成本,所以决策者比较犹豫。

吴大维:我觉得数字化转型,不管对于企业来说还是对于项目来说最大的困难是人。除了魏总说的人的观念问题,还有复合型人才问题。对于大部分的银行甚至很多大行科技人才占比仅仅是在2%和3%,这是人员数量问题,另外还有人员质量的问题,以及人员观念的问题。就连我们常说的头部或者是大厂,他们在人才培养上,人才梯队上,差距也是巨大的。

张新:我感觉数字化转型还可能会涉及到一些组织架构的更改,这个是比较难的,因为人总是习惯于自己熟悉的那一套方式来工作,这个叫做常说的人性和思想是最难改变的。比如我们做数据治理的时候,对数据要有一个认责,要求业务人员要有owner意识,这是比较缺乏的。

议题:请吴大维总谈谈工业4.0它是如何快速的去切入数据资产盘点,或者有什么认知领域新技术,来支持数据资产管理?

吴大维:我们基本会用五个字来囊括数字资产整个过程,就是“盘、析、用、治、运”。我们在说资产的时候一定离不开价值,否则的话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资产。我个人更觉得现在和未来的价值都需要去看。我们在做数字化转型的项目的时候,其实客户问我们最多的就是我们怎么去量化这个项目,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如果对企业的整个数据资产有个清晰的了解,以及能够清楚看到数据在“盘、析、用、治、运”上价值的话,一定程度上能够回答客户的问题

议题:请汪主席从国内和国外的视角谈一谈数据价值评估的方法和实践。

汪广盛:数据评估确实是非常重要,数据的价值往往是基于成本来算的。比如我获取这些数据的成本是多少,存储的数据、运营的数据成本是多少。目前国外还有一些参数,比如说像市场的稀缺性,数据非常稀缺的,还有数据质量等,基于参数进行数据的评估。

但是实际上国内的企业做的更好,因为虽然每个国家都认可数据是资产,但是只有我们国家把数据提高到生产要素的高度。我们国家已经建立北京国际数据交易所,上海交易所等,此外,信通院和一些企业也发布了数据价值评估的白皮书等,这些都走在了国际前列。

议题:请魏所分享一下信通院和国内在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方面的一些新的研究和观点。

魏凯:我觉得可能很难有一个具体方法,一劳永逸的去解决数据在公开市场上定价的问题。整体上我认为数据的价值评估,包含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在一个机构内部怎么去衡量数据对业务的价值。另外一个层次是在公开市场上怎么去给数据确定一个用货币度量的尺度。不同的层次解决的思路不一样,难度也不一样,研究的进展也是有所差别的。但总体上,无论是在机构内部还是外部,数据资产的估值的实践还很初步

议题:数据安全和数据伦理在国内的数据行业越来越迫切,请大家谈谈各自的观点。

吴大维:国内在数据交易上仍然存在一些灰色地带,但是随着监管和法律法规的完善,这些漏洞在减少。而国外如欧盟对数据隐私管控的非常严,特别在个人方面,在数据的追溯权方面,给了个人非常大的权限。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行业从业者要去思考,如何在数据安全的情况下,去找到一条自己的路。

汪广盛:网络安全不等于数据安全,我们国家很早就有了网络安全法,最近才有数据安全法。94%的数据泄露,不是因为网络的问题。我们知道法律是延后的,法律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领域都覆盖住,此时就需要伦理的约束,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讲这个概念,就是一种反应。所以我认为法律和伦理应该是互补发挥作用。我们国家目前也正在做这个工作,相信将来也能做的很好。

议题:数据要素的出现对于数字化转型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大于挑战还是挑战大于机遇,也请各位专家来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魏凯:数字化转型是必然的,它不是说机遇与挑战的问题,而是决定了未来一段时间一个企业或者一个机构是否能够生存的问题。数字化转型和数据要素,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中国要发展数字经济,最大优势就是我们有海量的数据资源。我认为数据要素价值的发挥和数字化转型其实是互为因果,相互支撑的。

张新:我觉得,首先机遇和挑战经常是一个成正比的关系,虽然挑战很大,但是现在环境比过去好很多,我们的机遇也更大了。无论从技术环境层面,到国家宏观意志层面,我觉得后续对于要做数字化转型的公司都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吴大维:机遇还是挑战,趋势已经确定了,一定是机遇。个人认为国家可能在各种各样的新的趋势方面,不管是技术还是模式方面,把一些关注点转回到了基础研究,以及我们的自主创新上。如果没有这个的话,所有的不管数字化转型还是别的大的帽子,都会有小马拉大车的风险,也会被弯道超车,未必能够把好方向盘的危险。基础研究和自主创新,中国人需要有自己的声音。

最后,汪广盛总结发言:数字化转型已经是确定的,但是我们还是要充分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这个真的是不容易的。所谓的弯道超车实际上我是觉得也是不容易的,甚至于说不太可能,这里还有一个度的问题。在数字经济这个领域,美国也好,欧盟也好,中国也好,我认为起点基本上是差不多的。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讲别道超车或者换道超车更有优势,能做的更好,祝愿中国数字化转型做到世界第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